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op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5G-A首个标准冻结,补充和增强了哪些物联网的能力

编译者:胡思思发布时间:2024-6-24点击量:1506 来源栏目:光电政策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3GPP RAN(无线接入网络)第104次会议上,3GPP R18标准宣布冻结。虽然R18仍在等待SA的最终复审,但冻结一事基本上没有悬念。R18是5G标准史上第4版演进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它被视作5G下半场5G-Advanced第一个正式的标准,对于,支持5G发展进入5G-A商用新阶段。

2021年12月,3GPP在R18标准中立项了近30个课题,其中包括多个物联网技术方向的课题。如今,R18冻结,相关的物联网方向课题也如期完成,为物联网产业界规划下一步产品和方案提供支持。同时,R18阶段也对一些新的方向进行前期讨论和预研,为R19以及后续的标准演进和制定打下基础。可以看出,构建一张网络支持各种类型物联终端接入能力是5G演进的一个显著趋势。

RedCap增强版标准,完善了5G对不同速率等级终端的支持

R18标准中,针对物联网最具代表性的进展是完成了RedCap的增强版本标准,即eRedCap,在R18所立项的课题是《Enhanced

support of reduced capability NR devices》。在本次3GPP RAN第104次会议上,通过了该课题的多个方向,例如在RAN2就通过了以下文案并提交全会通过。

众所周知,RedCap的首个标准在R17已经冻结,面向中速率物联网终端接入场景,将NR的带宽从100MHz裁剪为20MHz,天线配置减少到1T1R或1T2R,引入半双工模式等优化,使其在Sub 6GHz频段范围内可支持约20Mbps-100Mbps的上下行理论峰值速率,与LTE Cat.4终端能力接近。

目前,RedCap已经成为5G物联网的重点领域,产业界高度重视其商用进展,中国市场发展尤其亮眼。去年10月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今年4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对RedCap全面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产业各方也积极响应,近日举行的RedCap产业峰会上,中国移动表示其RedCap商用网络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超30万站,并宣布2024年底前在超过300个国内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在浙江、贵州、广东、河南、上海5个省市现网环境下完成全球首个全频段、全制式、全场景5G RedCap商用验证,启动百城规模商用进程。

本次冻结的R18标准中,增强版的eRedCap则面向10Mbps中低速率物联应用,定义5MHz新终端,进一步降低终端成本,不少性能与LTE Cat.1和Cat.1 bis终端能力类似,为未来5G一张网络支持中低速物联提供便利。

此前,3GPP在R15-R17版本标准中,引入了针对NB-IoT和LTE-M的增强标准,让NB-IoT和LTE-M平滑演进到5G家族中,5G一张网络可以实现对NB-IoT和LTE-M的兼容。R17引入了RedCap后,使得5G能够实现大部分从低速到高速物联终端接入的支持,然而对于速率处于10Mbps级别的物联网终端,5G网络无法实现对其支持。本次R18冻结并引入eRedCap,实现了5G对低速到高速物联网终端接入的全覆盖。

不过,虽然eRedCap的标准已冻结,但其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RedCap商用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26年前后第二阶段启动,这个阶段开始eRedCap有一定的应用,在蜂窝物联网中速领域占绝了一席之地,但其连接规模还是远远低于LTE Cat.1系列,对Cat.1不能形成压倒性优势;只有在第三阶段,即主管部门、运营商明确4G退网的时间节点时,eRedCap才能对4G物联网系列逐渐具备了压倒性优势,替代Cat.1加速,形成规模化应用态势。

同时,在R18立项的《Low-power Wake-up Signal and Receiver for NR》课题中,面向功耗敏感的物联应用,引入超低能耗唤醒接收机,大幅降低终端待机电流提升续航。另外,本次3GPP RAN第104次会议针对RedCap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聚焦终端进一步节能的标准,即《NR power class 2 RedCap (Reduced Capability) UE in FR1》。

IoT-NTN增强版标准,提升卫星直连物联网通信能力

2022年6月,3GPP R17版本标准冻结,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性就是卫星通信。在这一版标准中,有两个工作组对NTN来进行标准化工作,一个是针对移动宽带的NTN标准,另一个是针对物联网用例的NTN标准,前一个采用5G NR框架来进行卫星通信,实现从地面到卫星的固定无线接入回传,并为智能手机直接提供低速率数据服务和语音服务;后一个侧重支持低复杂度LTE-M和NB-IoT等LPWAN终端卫星接入,扩大很多场景的网络覆盖范围,如全球资产追踪。

R18立项课题中,就包括了《IoT NTN

enhancements》这一课题。在R17 NTN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中低轨卫星由于超高速移动导致的频繁切换难题,R18通过协同网络和终端的卫星通信等信息,实现终端无感知切换,有效避免了传统切换带来的频繁信令风暴和业务中断问题。

从3GPP RAN第104次会议的文档列表中可以看出,针对NB-IoT的标准研究均围绕卫星物联网的方向进行的。例如RAN4针对《RAN4 CRs to closed NB-IoT / eMTC core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NTN》通过了多个文档,铱星公司提出了针对NB-IoT NTN进一步增强的新提案,包括提升能效和使用新的频段等,希望在R19版本中完成冻结。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和Juniper research等均预测到2030年5G NTN连接数超过1亿,而这超过1亿的连接中,物联网连接应该是占据大多数份额。相对于支持手机宽带数据和语音的NR-NTN,支持物联网的IoT-NTN似乎更快实现了落地商用,从器件到测试再到应用场景,业界都开始形成初步成果。

过去几年,卫星物联网赛道出现大量厂商,卫星物联网技术路线越来越多选择3GPP标准化路线,因为3GPP NTN标准化路线影响力越来越大,借助3GPP阵营成熟的产业生态,卫星物联网领域的成本会快速降低,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未来基于3GPP的IoT-NTN成为大部分卫星物联网运营厂商的选择。

无源物联网标准展望,面向千亿物联市场

此前,相关机构就在无线接入网技术组立项了名为“Study on Ambient IoT (Internet of Things) in RAN”的研究课题,随着R18阶段标准化的工作接近尾声,这一课题最终形成了编号为3GPP TR 38.848的技术报告,作为R18阶段无线接入技术组无源物联网的核心成果。

3GPP RAN第102次会议通过了一个无源物联网研究项目(SI)立项,预期在5G R19阶段版本中发布,该SI项目建立在R18阶段的研究课题之上。本次RAN第104次会议针对无源物联网展开讨论,对于无源物联网研究方向形成一些共识。这些讨论包括对无源物联网在R19阶段研究计划、无源物联网研究范围、无源物联网演进等,为未来R19中无源物联网研究奠定基础。

无源物联网作为R19中的SI课题,可能不会随着R19冻结形成可进行商用参考的技术规范。因此,基于蜂窝技术的无源物联网商用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未来在R19阶段的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后,或许R20阶段会迎来无源物联网标准规范的问世,R20作为5G-A最后一个版本,届时无源物联网补齐了5G-A承诺的功能模块,赶上5G标准应用的“末班车”,实现3GPP阵营无源物联网的商用。

总结来看,RedCap增强、IoT-NTN增强以及无源物联网的探索,都在不断补齐和强化5G能够支持的各类物联网终端接入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定位能力优化、XR增强等技术方向都对物联网能力增强提供强力支撑。虽然本次R18并未完全实现各类连接技术的完善,但可以看出,5G标准演进的一个趋势是持续构建全场景物联,提升能力,让一张蜂窝网络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物联连接。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