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op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飞秒激光诱导分子组装新方法

编译者:husisi发布时间:2024-6-26点击量:133 来源栏目:科技进展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子三维组装方法。通过规划飞秒激光焦点扫描路径控制各项异性分子的定向排布,研究团队实现了液晶分子高精度和高自由度的三维定向组装。该研究不仅可用于液晶型光电功能器件的三维高精度组装制造,同时也为其他各向异性分子的三维高自由度高定向组装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3D Directional Assembly of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分子自组装是指无序的分子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下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自下而上”纳米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各向异性分子基团的光、电、磁、热、机械等特性,从而满足信息、生命、电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需求。然而,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往往难以实现应用中所需的强各向异性,限制了高性能各项异性分子器件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分子定向组装多为单轴有序排布,各向异性分子也仅能按照晶格或堆叠的有序排列,如何攻克高精度、可编程、高自由度的三维分子组装一直是当前的一项国际难题。

针对这一挑战,熊伟教授团队以典型的各向异性液晶分子为例,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编程规划激光焦点的扫描路径,实现了液晶分子的高自由度三维定向组装,通过控制激光扫描方向即可定制分子组装方向。这一方法无需对液晶分子进行预先取向处理,首次在三维分子组装领域将光场用于分子取向与聚合过程,实现了单步高精度高定向的分子组装,如图1所示。

通过在加工系统上搭建实时偏振观察模块并结合理论推导计算,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飞秒激光定向组装液晶分子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在飞秒激光扫描成形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的激光诱导剪切力效应,液晶分子沿激光扫描方向形成取向种子层。在随后的显影过程中,由于各向异性的体积收缩,聚合物主链沿激光扫描路径定向排列,从而进一步强化规范了液晶分子的定向排布,如图2所示。

该研究充分发挥了飞秒激光加工的可编程优势,通过激光扫描路径规划可实现不同偏振干涉色的微纳结构,成功制造出具有偏振选择和彩色成像功能的菲涅尔波带片阵列,如图3所示。

熊伟研究团队基于飞秒激光定向组装分子的策略,利用飞秒激光直写的高精度和真三维制造优势,成功实现了液晶分子的亚微米精度(129.6 nm)和高自由度的三维组装,同时该方法在其他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各向异性组装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图1.液晶分子的三维定向组装示意图与实物图

图2.实时偏振观察装置与液晶分子的飞秒激光组装原理

图3.偏振干涉色与具有偏振选择和彩色成像功能的菲涅尔波带片阵列

原文题目

飞秒激光诱导分子组装新方法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