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op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共计 6,253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一批半导体企业成立 2024-04-28

受益于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回温,新能源汽车、5G通讯、数据中心等领域迅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AI浪潮的强势驱动下,2024年半导体市场正逐渐复苏。 此前,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今年1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总额为4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2月全球半导体销量同比增长14.3%。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新年伊始,全球半导体市场表现强劲,全球销售额同比增幅创下自2022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市场增长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持续,2024年的年销售额预计将比2023年增长两位数。 在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动下,一批半导体产业相关厂商相继成立,其中既有为推动业务发展而成立子公司的半导体厂商,亦有跨界布局半导体业务的企业。 Rapidus在美设立子公司 日本新创半导体代工厂商Rapidus宣布,将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开设子公司Rapidus Design Solutions(RDS),负责Rapidus在美国业务的整体发展。 据悉,RDS的首任总经理兼总裁为Henri Richard。其曾在IBM、Sandisk、希捷等公司担任重要职位。目前Henri Richard已经完成了Rapidus在美国核心销售行销团队的组建。 Rapidus成立于2022年,由日本政府以及索尼和丰田等日本知名企业投资,并与IBM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2纳米节点技术。 Rapidus的目标是在2025年4月启动2纳米制程技术的试产,并于2027年第一季度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另外,Rapidus还将进军先进封装领域,为其生产完成的2纳米芯片推出配套的2.x D/3D封装技术。 环球晶拟2.5亿美元设立环球晶资本 4月11日,环球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设立子公司“环球晶资本”,投资2.5亿美元。 环球晶指出,成立子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援海外其他子公司资本支出的资金需求,所以设立环球晶资本公司,增加集团企业间外币资金调度弹性。 资料显示,环球晶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主要生产高附加价值的磊晶晶圆、抛光晶圆、扩散晶圆、退火晶圆、SOI晶圆、FZ硅晶圆、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利基产品。 目前,其产品应用已跨越电源管理元件、车用功率元件、信息通讯元件、MEMS元件等领域。 紫光集团加速布局汽车电子领域 4月2日,北京紫光智行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智行汽车”)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紫光智行汽车经营范围包括数字技术服务、汽车零部件研发等。该公司由紫光集团旗下北京紫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新紫科技合伙企业、北京广大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路智芯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1%、20%、16%、13%。 众所周知,紫光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旗下芯片业务涵盖存储器、移动通信、智能安全、可重构系统芯片(FPGA)、物联网、数字电视芯片、AI芯片、智能卡、RFID天线、微型连接器、半导体功率器、高端路由器核心芯片等领域。 如今,紫光智行汽车的成立,或将进一步推动紫光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 正帆科技新设成都半导体子公司 4月7日,正帆洁净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帆洁净”)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正帆洁净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金属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等。 工商信息显示,正帆洁净由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资料显示,正帆科技主要业务为向泛半导体和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客户提供制程关键系统、核心材料,以及专业服务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其中,电子工艺设备业务已经覆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海力士、隆基、通威等领先客户群体。其开发的“泛半导体工艺设备子系统”业务产品已经逐步被国产工艺设备头部厂商中微、北方华创、拓荆、晶盛等采用。 注册资本3亿,武汉芯光电子成立 3月20日,先导芯光电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光电子”)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京振,注册资本3亿元。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芯光电子经营范围含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先导稀材位于清远高新区,是硒、碲产品的重要生产企业,同时也是镓、铟、锗、铋和镉的全球市场主要供应商。拥有化合物半导体事业部、薄膜材料事业部、红外激光事业部、及功能材料事业部和回收。 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红外、激光、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建筑、汽车制造、涂层、冶金、农业等领域。在胡润研究院4月9日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先导稀材再次上榜,位居榜单第759位。 百傲化学5亿跨界布局半导体 4月9日,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傲化学”)发布公告称,拟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开展半导体业务的运营平台。 4月11日,百傲化学发布进展公告称,新公司名称为上海芯傲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傲华”),注册资本5亿元。目前,子公司已完成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并取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根据公告,芯傲华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 资料显示,百傲化学从前主要从事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作为工业杀菌剂知名厂商,为满足公司未来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需要,百傲化学开始试水半导体领域。除了成立子公司,百傲化学还于今年初与苏州芯慧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两份合作协议,拟委托后者以自有资金购买半导体设备。 查看详细>>

来源:电子信息港EEFOCUS 点击量:0

2 前沿 | 中国首颗!5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交付 2024-04-28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院”)向该公司交付了一款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 1、“骁鸿”问世! 据了解,测控系统和量子计算芯片是量子计算机不可或缺的核心硬件组件。其中,测控系统通过与量子计算芯片的精密交互,确保信号的准确生成、传输和处理,从而深刻影响着量子计算机的整体性能。为了全面验证大规模测控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量子创新院特别定制研发了这款504比特的“骁鸿”量子计算芯片。 “骁鸿”量子芯片一经发布,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据悉,此次发布的“骁鸿”芯片在集成超过500比特的同时,量子比特的寿命、门保真度、门深度、读取保真度等关键指标,有望达到IBM等国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性能。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骁鸿”芯片,将用于国盾量子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 Engine 2.0的实测,进行单比特门、双比特门、读取操作及测控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工作预计在今年8月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新测控系统在集成度上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10倍以上,且核心元器件采用了国产化设计,这不仅提高了操控精度,还大幅降低了成本。 该芯片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不过,“骁鸿”芯片主要考虑通过集成更多的比特数和实现各单项指标,综合性能与量子创新院团队此前创造量子纠缠数世界纪录的“祖冲之二号”芯片尚有差距,不具备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能力。 后续,“骁鸿”将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测控系统,并计划通过“国盾量子计算云平台”、中电信量子集团“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全球开放。 2、超导量子计算机“大脑” 目前,超导量子计算是业界公认的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也是量子计算机的一种,但运算速度更快。从产业链环节来讲,超导量子计算技术体系中,包含硬件、芯片、操作系统3个关键点。 其中,超导量子芯片被称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大脑”,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执行超复杂的计算任务。另外一个重要的系统,即测控系统,被看作是量子世界的指挥官,负责精确操控和测量微小的量子比特。 公开资料显示,超导量子芯片,是一种基于超导材料制成的量子计算设备。与传统芯片不同,这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运行,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现象,采用量子比特(qubit)作为信息存储和处理单元,从而实现量子计算的芯片。 值得关注的是,量子计算优于经典计算,关键就在于量子比特可以在0和1之间的现行组合中存在,处于叠加态,也就使得在同一时间内,量子比特可以同时表示多个状态。这使得量子计算在并行处理和搜索问题时具备优势。 从生产难点角度上看,超导量子芯片除了一般芯片的难点之外,还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挑战,比如量子芯片设计比传统计算机芯片更为复杂,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也有所限制,量子比特一致性及稳定性难以控制,以及测量和控制技术需要跟上新技术的变化,提高量子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中,该类芯片需要用到的是高质量的超导材料,如铝、铜、铌等。超导材料的特性在于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为零,电流可以无损耗地流动。利用这一特性,超导量子芯片实现了量子比特的高效操作和稳定存储。 此外,关于国际上超导材料的动态:据了解,2023年3月美国物理学会上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迪亚斯宣布发现室温超导材料;同年7月,韩国的科研团队发表论文表示,其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室温超导,在室温条件下,能实现电阻为零。零电阻意味着不会发热,形成的磁场也就特别稳定。 3、国产超导量子计算屡获突破 近年,超导量子计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先后构建了6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和66比特的“祖冲之二号”,在超导量子体系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除了上述“骁鸿”超导量子计算芯片的发布,国产超导量子计算已多次冲破关卡。 2023年11月,中国深圳企业量旋科技(SpinQ)成功将自主研发、设计、封装、测试的超导量子芯片交付给了中东的科研机构。据悉,2023年4月,量旋科技对外发布了超导量子芯片“量旋少微”,该芯片是全球为数不多标准化、量产型的超导量子芯片产品。 根据介绍,在完整的超导量子芯片生产线保障之下,“量旋少微”的退相干时间T1,达到了业内领先的10~100微秒,更长的T1可以保证更多的门操作,也能提高逻辑门保真度的上限。此外,“量旋少微”能够执行数十纳秒量级的单双比特门操作,并且能够实现99.9%以上的单比特门保真度和98%以上的双比特门保真度。 2024年1月,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夸父KF C72-300)。该芯片采用了72个计算量子比特的设计方案,还包含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比特弛豫时间T1≥15.3μs,退相干时间T2≥2.25μs。与前两代量子芯片相比,第三代超导量子芯片具有更高的相干时间,性能上有显著提升。 该超导量子芯片已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运行,能够实现量子叠加和纠缠等特性。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表示,“悟空芯”以及“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的发布,意味着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能力从小规模开始进入中等规模阶段,具备了自主生产一定中等规模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芯片和系统的能力。 2月下旬,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消息,国产稀释制冷机ez-QFridge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 结果显示,该设备实际运行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用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可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1

3 探索 | 超薄二维材料可以旋转可见光的偏振 2024-04-28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知道光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类似波的行为。当光穿过某些材料时,它们能够改变光波的偏振(即振荡方向)。光通信网络的核心部件“光隔离器”或“光二极管”就是利用了这种特性。这种元件允许光向一个方向传播,但会阻挡另一个方向的所有光。 图注二维半导体中的法拉第效应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德国和印度的物理学家表明,在适合芯片使用的小磁场下,二硒化钨等超薄二维材料可以将某些波长的可见光的偏振旋转几度。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ünster)和印度浦那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所(IISER)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传统光学隔离器的问题之一是体积相当大,尺寸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因此,研究人员还无法在芯片上制造出可与日常硅基电子技术相媲美的微型集成光学系统。目前的集成光学芯片上只有几百个元件。 相比之下,计算机处理器芯片包含数十亿个开关元件。因此,德国和印度团队的研究工作在开发微型光隔离器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研究人员使用的二维材料只有几个原子层厚,因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细十万倍。 明斯特大学的Rudolf Bratschitsch教授说:“未来,二维材料可能成为光隔离器的核心,并实现当今光学和未来量子光学计算与通信技术的片上集成。” 来自IISER的Ashish Arora教授补充说:“即使是光学隔离器所需的笨重磁铁,也可以用原子级薄型二维磁铁代替。这将大大缩小光子集成电路的尺寸。” 研究小组破译了导致他们发现的效应的机制:二维半导体中的结合电子-空穴对,即所谓的激子,在超薄材料置于小磁场中时,会使光的偏振发生强烈旋转。 Arora称:“在二维材料上进行如此灵敏的实验并不容易,因为样品面积非常小。科学家们不得不开发出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其速度比以前的方法快1000倍左右。”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3

4 清华团队发布AI光芯片“太极”:灵感来自周易 2024-04-24

快科技4月13日消息,作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之一,算力是训练AI模型、推理任务的关键。 清华大学科研团队的新成果发布在了4月12日凌晨的最新一期《科学》上,首创分布式广度智能光计算架构,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了160 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 据介绍,“太极”光芯片架构开发的过程中,灵感来自典籍《周易》,团队成员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为启发,建立了全新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光计算强悍性能的释放。 光计算,顾名思义是将计算载体从电变为光,利用光在芯片中的传播进行计算,以其超高的并行度和速度,被认为是未来颠覆性计算架构的最有力竞争方案之一。 光芯片具备高速高并行计算优势,被寄予希望用来支撑大模型等先进人工智能应用。 据论文第一作者、电子系博土生徐智吴介绍,在“太极”架构中,自顶向下的编码拆分-解码重构机制,将复杂智能任务化繁为简,拆分为多通道高并行的子任务,构建的分布式'大感受野’浅层光网络对子任务分而治之,突破物理模拟器件多层深度级联的固有计算误差。 论文报道:“太极”光芯片具备879T MACS/mm的面积效率与160 TOPS/N的能量效率。首次赋能光计算实现自然场景千类对象识别、跨模态内容生成等人工智能复杂任务。 “太极”光芯片有望为大模型训练推理、通用人工智能、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提供算力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点击量:8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